一、国企基层党支部党建引领的重要性
国企基层党支部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其引领作用是国企坚持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保障。从政治维度看,党建引领能确保基层工作始终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国企的政治属性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避免发展偏离正确方向,筑牢国企根与魂。从组织维度看,党支部可通过“党员先锋岗”“攻坚突击队”等载体,把党员凝聚成攻坚克难的骨干力量,带动职工队伍提升执行力,破解生产、技术、管理中的堵点问题。从发展维度看,党建引领能整合资源、统一思想,将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对齐,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同时以党风廉政建设防范廉洁风险,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引领,既是国企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更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的核心支撑。
二、国企基层党支部党建引领效能提升策略
(一)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国企基层党建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组织形态现代化重构实现政治效能提升的实践范式。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来看,国企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旨在通过制度性框架消除基层组织运行的离散性,而规范化管理则着力于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者辩证统一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体实践之中。习近平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破解国企基层党支部“形在神散”问题,亟须通过标准化建设消除运行离散性,以党员管理机制强化身份归属,以专业化人才队伍破解能力断层,实现组织体系从建制完整向功能有效的转变。总之,国企基层党组织要以制度治党为根本遵循,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制度设计,实现党员队伍建设向现代治理范式转型,确保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强堡垒。这种制度设计既能确保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优势,又能形成项目党建、链式党建等新型组织形态,使国企党组织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内生变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为保证党建聚才赋能的实际效果,需结合国企发展需求与人才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型人才实施长周期、重积累的评价标准,鼓励潜心钻研;对应用开发类人才突出市场价值、经济效益与成果转化导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侧重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工艺改进成效考核。在人才引进上,建立“党委管理提名+市场化选聘”双渠道机制,针对高层次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改革攻坚一线、科技创新前沿、风险挑战现场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使用政治过硬、懂经营、善管理、敢作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
(三)切实提升国企基层党组织的思政教育引领力
习近平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国企基层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推进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改革创新。首先,要紧抓政治理论学习,打造“理论思政”。各基层支部要以战略决策和政策解读为重点,将理论学习覆盖率、研讨参与度等纳入党组织考核指标,通过“领学+研讨+调研”模式深化理论应用,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攻关等业务场景结合,形成“理论—问题—对策”闭环,实现从知识积累到价值认同、再到发展动能的质变。其次,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智慧思政”。具体而言,要创新载体增强学习实效,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微党课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等沉浸式场景,破解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最后,依托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思政”。具体而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青年员工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建立核心企业文化,将沟通文化、榜样文化和先锋文化内化于日常思政教育之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进行教育的文化氛围,提高基层党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刘海培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服务分公司)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民生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