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核心意义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的必然要求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历经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政治觉悟。但随着信息环境复杂多元,部分老同志易受错误思潮影响,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核心是通过规范化、精准化的政治引领,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学习的课堂、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引导老同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老干部队伍思想不散、信念不变、初心不改。
(二)适应队伍变化,破解工作难题的现实需要
当前离退休干部队伍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多元化”特征:高龄、失能老同志占比逐年上升,传统集中式组织生活难以覆盖;部分老同志随子女异地居住,组织管理存在“盲区”;老干部需求从“物质保障”向“精神慰藉、价值实现”延伸,单一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需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打破路径依赖,创新组织设置、活动形式、服务载体,解决“组织覆盖不到位、活动吸引力不足、服务精准度不够”等痛点,让党建工作更贴合老同志实际,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党建工作“压舱石”
政治建设是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灵魂,需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正确方向。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构建“精准化”学习体系。结合老同志认知特点,优化学习内容与形式,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党史国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老干部网络课堂”推送轻量化学习内容,线下开展“小班化”专题研讨、“送学上门”等活动,避免“大而全”“一刀切”,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二是严肃组织生活,提升“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结合老同志身体状况,灵活调整会议时长与频次,对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线上参会+会后补课”方式,确保组织生活“全覆盖、不脱节”;规范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工作,健全党支部工作台账,让组织生活既有“仪式感”,又有“实效性”。三是加强政治关怀,做好“常态化”思想引导。建立党支部委员与老同志“一对一”联系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疏导;重大节日、重要节点通过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向老同志通报发展成果,听取意见建议,让老同志感受到组织温暖,增强政治归属感。
(二)以组织创新为突破,激活基层组织“新动能”
组织体系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需适应队伍变化创新设置模式,实现“组织覆盖无死角、工作开展有活力”。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打破“地域化”限制。针对老同志居住分散、异地养老等情况,探索“支部建在楼栋里、党小组设在社区中”的模式,在老干部集中居住的小区、社区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对异地居住党员,实行“原单位党支部+居住地社区党支部”双重管理,通过线上共享学习资料、参与组织生活,解决“管不到、管不好”问题;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将兴趣相近的老同志组织起来,实现“组织跟着人走、活动围着人转”。二是建强骨干队伍,打造“专业化”支部班子。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优先选拔政治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热心党务工作的老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同时选派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联络员,协助开展工作,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良性互动;加强支部班子培训,围绕党务知识、沟通技巧、服务能力等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让党支部成为“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号召力”的坚强堡垒。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吸引力”与“参与度”。摒弃“读文件、念报纸”的传统模式,结合老同志兴趣爱好,开展特色活动;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针对高龄老同志,开展“微活动、微党课、微服务”,让活动更接地气、更具温度,激发老同志参与热情。
(作者:马鹏飞 平煤股份五矿)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民生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