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勤工作的基本属性
“后勤”一词,最早源自军事领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是经典写照。如今,后勤的内涵已得到极大拓展。后勤亦称总务,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开展,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从职能上看,后勤工作可分为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如食堂、澡堂、洗衣房等提供的各项劳务和技术服务均属于后勤服务职能范畴;从性质上看,后勤工作划分为后勤管理性工作、后勤服务性工作和后勤经营生产性工作。综合其职能和性质分类,后勤工作呈现出鲜明的基础性、普惠性和边界性特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效率与员工满意度,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二、企业后勤服务工作现状
(一)定位不清
后勤管理作为非核心业务,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标不明,常局限于应对具体事务,各自为政,缺乏连贯性,整体价值难以彰显。如,在企业规划中,没有对环境绿化进行整体考量;在项目实施中,绿化方案变更随意,导致现场绿化风格迥异。
(二)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首先,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成本颇高,涵盖了硬件设备的购置、软件系统的开发或者购买、网络设施的搭建,还有后期的维护升级等各项费用。对于部分企业来讲,或许会遭遇预算有限的状况,致使信息化建设难以达成预期的规模与水平,对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产生影响。其次,信息化管理对人员素质有着颇高的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然而,部分员工对新的信息化系统有畏难心理,接受培训的主动性欠佳,进而无法熟练运用该系统。
(三)动力不足
后勤成本管理薄弱,服务价格形成依据不合理,激励承包商主动投入、提升管理的效果不佳,后勤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大多为转岗人员,所学专业与后勤管理岗位不匹配,加之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长期难以熟练掌握专业的管理方法,尚未形成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企业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的实践与策略
(一)硬件设施维护与升级
维护是升级的基础,及时做好食堂、澡堂、纯净水房等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硬件设施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因突发故障影响业务工作开展。将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性能和效率。比如:为纯水净化系统加装水处理系统多功能控制阀、更换智能电导率仪,能够实现自动冲洗、精准净化,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使饮用水更加优质健康。
(二)个性化与智能化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生活便利性和自主性,企业可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驻留时间等因素,创新推出个性化住宿方案:设置独立的厨房、洗衣房等;针对有探亲家属的驻外员工,设置探亲公寓,满足员工及其家人对居住空间和隐私的需求,重温家的温馨。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住宿环境个性化调控:通过手机APP控制房间的温度、湿度、灯光等设备;通过智能睡眠监测床垫,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改善;通过引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避免外来人员进入,提升宿舍的安全性。
(三)餐饮服务优化改进
为了满足员工多样化的口味需求,有效降低员工BMI指数,企业可积极引入地方特色菜系与健康轻食窗口。通过增设健康轻食窗口,提供沙拉、减脂餐、低糖餐等健康饮食选项,满足员工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食堂工作人员实施“微笑服务”培训,提高服务态度,让员工在就餐中感受温暖与关怀;规划食堂布局,增加取餐窗口、增设工作人员,合理优化取餐区、就餐区和餐具回收区;增加绿植和隔音屏,营造出舒适、安静的就餐环境。
(四)服务响应机制创新
建立“线上后勤服务”数字化平台,加快对投诉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员工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提交报修申请、提出建议或反馈问题,信息将快速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升响应速度。配合“线上后勤服务”平台,建立快速响应小组。对报修或求助需求,及时赶到现场,迅速解决问题;对人工智能派单系统,根据问题的类型、紧急程度和位置等因素,智能分配任务,确保员工生活不受影响。
(作者:王彦颖 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