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的治理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和现代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才能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需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充分激发社会多方主体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强化基层治理的制度保障,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提升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平安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强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责任和相应职权,构建各方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工作。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发挥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深化拓展院坝协商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巩固提升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二)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整合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平台作用。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巩固提升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经验和做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边境安宁。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清查整治力度,多方协同抓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发挥好家庭“第一道防线”和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工作。
(三)加强基层社工站建设
社工站作为民政服务的执行平台,是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枢纽”和“专业平台”。首先,社工站是一个高效的资源中转站。因为承接政府购买的民生服务项目,所以能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服务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优势作用。向上对接党政资源,横向链接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向下将资源精准输送给社区社工和居民。其次,社工站精准评估辖区内需求,因为直接对接辖区内居民,能够细致掌握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服务项目,并精准地把资源利用在“刀刃上”,减少资源浪费。最后,社工站对社工服务质量、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根据居民反馈调整服务内容,一定程度上为社工开展服务提供组织支持,保障其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成长,确保基层服务的专业质量,是基层社工的“加油站”和“后勤部”。
(四)加强党建引领社会工作
党建是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和“核心支柱”,坚持党建引领,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如何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成为关键议题。首先,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一级的党组织要把握社会治理的总体方向,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围绕社区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明确服务目标,确保社会工作服务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战略和人民的核心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机制,整合社区居委会、物业、辖区企业、志愿者等资源,打破行政壁垒,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搭建以党建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最后,通过党员带头参与社工服务、设立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引导社工骨干向党组织靠拢,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以党建引领化解社工服务中遇到的跨部门协调难题。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为社会工作参与治理提供政治保证和资源平台。
(作者:梁松叶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宏洗煤厂)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法制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