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后勤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国企后勤管理指的是针对企业日常运作中涵盖的物资保障、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等领域展开的系统性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增进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顺畅进行。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优质的后勤服务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其次,标准化的后勤管理有益于降低运营成本,凭借有效的资源分配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最后,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能够强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提高企业在市场里的地位。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现状
随着国有企业管理职能的日益细化,部分企业对后勤管理进行了更深入的划分,如将其分为员工生活基础保障、财务处理及物资配置等主要模块。后勤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日益频繁,相关规章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在管理模式更新过程中,传统后勤管理模式正逐步被专业化企业管理流程替代,国有企业管理部门也对后勤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其纳入更专业化的管理体系。这些调整导致后勤管理的针对性有所弱化。
三、新时期做好后勤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保障服务”的角色定位,增强做好后勤工作使命感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保障服务工作先行。如何安全经济高效的整合企业所需的资源,需要精准、专业的后勤管理。要秉持“系统思维”和“精准思维”,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在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后勤队伍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彰显国有企业的担当。
(二)强化“安全后勤”的基础地位,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以治安反恐达标建设为抓手,以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为支撑,通过提升硬件设施、优化岗位设置、开展全员培训教育、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严格落实自建房和燃气使用安全规范,加强绿化、保洁、物业、安保等承包商队伍的安全管理,强化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提高后勤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对于重点问题,要压实各级领导责任,集中资源、凝聚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于焦点问题,要从基层基础工作入手,调动积极因素、抑制负面影响,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三)围绕“优质后勤”的问题和短板,持续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后勤工作容错率低,必须强化源头管理。以用户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后勤工作质量标准,健全管控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深化精细管理;密切关注服务市场动态,了解相关行业运营情况,运用价格杠杆等市场化手段,引入优质服务商,提升服务质量;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破服务模块之间的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响应速度,打造智慧后勤管理平台;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后勤服务全过程,以用能管理、绿化管理为切入点,打造绿色、低碳、优美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四)完善“高效后勤”的监督机制,精打细算“后勤账”
明确后勤费用分类标准,完善后勤业务成本核算体系,确保准确记录与归集各项费用;加强预算管理,科学设定成本控制目标,及时监测和控制费用支出,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开展成本分析,通过业财融合,找出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与措施;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建立“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强化风险意识,围绕业务外包、后勤采购、资产管理、检维修、合同评审等重点环节,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强化程序把关,有效防范后勤岗位的廉洁从业风险。
(作者:胡科伟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服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