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规范化的框架下,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能够稳步进行,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一些企业重业务轻党支部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在管理机制上,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提升。落实责任的思路缺乏创新,面对党支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探索和创新才有利于推动工作走深走实。此外,当前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调用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在专业人员调度和责任落实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工作规范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二)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促进党支部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的关键环节,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标准不清晰、路径不明确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效果不佳。具体而言,部分国有企业在评价员工时过于看重业绩指标,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考察,对政治素养的考核也相对模糊,缺乏可量化标准。这导致部分干部业务能力与政治素养出现脱节现象:一些干部业务能力突出,但缺乏必要的政治判断力和组织观念;另一些干部政治素质过硬,却缺乏实战经验而难以胜任中高层管理岗位。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规划,培训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脱节,人才成长速度滞后于企业发展需要。这不仅影响企业党支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阻碍了党支部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二、探索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完善党支部工作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首先,对党支部工作评价标准进行优化,确保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现阶段,党支部评价指标大多聚焦于党组织内部结构与治理,却往往与企业运营和发展实效相分离。这种评价方式易造成党支部工作与企业实际运营之间存在差距。为此,迫切需要对党支部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把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经营流程等方面的实效纳入评价范畴。党组织的功能不应局限于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更应体现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益增长、激发创新潜能、优化管理模式等关键环节。例如,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革新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全面升级。通过将党组织的工作成效与企业业绩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进步中的推动力,进而实现党支部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达成党支部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双重胜利。
(二)完善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
国有企业需完善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严格落实同职级、同待遇政策,确保党务工作者在薪酬、福利等方面享有与其他职能管理岗位人员同等的待遇;建立党组织统筹、专家指导、跨岗实践的培训体系,确保党务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并为党务工作者配备党建业务导师,由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组织党务工作者赴标杆企业参加研修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实战能力;畅通“党建骨干—管理干部”流动通道,将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优先提拔到重要岗位或领导岗位上,以有效激发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活力。
(三)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政策精准贯彻
在当前复杂的政策环境中,企业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公司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政策传导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层级,使政策真正落地。例如,定期举办政策学习会、邀请政策专家解读最新的政策变化,能够帮助员工理解政策背后的意图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实际影响。某些国企采用“政策学习月”的方式,分阶段对政策进行深人解读,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准确掌握政策要点。此外,党组织还可在战略规划环节加人政策评估,以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政策导向高度一致。例如,在某些重点决策实施前,党组织会安排“政策落实小组”对决策进行审核,确保执行过程不偏离政策初衷。这不仅保障了政策的精准贯彻,还提升了党组织在企业战略中的影响力。
(作者:仝景腾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井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