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施工项目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民生得到重大改善,这也促使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在企业发展中,时常会发现因没有落实从严治党的相关要求而引发的贪污腐败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更会损害国企在社会中的形象。虽然目前纪检监察机构聚焦于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紧盯风险管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队伍执纪问责力量,扎实推动党组织廉政建设工作,然而,由于国企本身独特的资产性质和项目分布情况,致使很多腐败风险依然存在,纪检监察队伍所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此外,当前公布的腐败案件所涉问题之深,对国计民生都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加强国企施工项目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新时期国企政治经济形态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深化国家纪检监察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确立核心指导原则
为了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纪检监察工作中,应确立核心指导原则。首先,集合业界内外有识之士,广泛吸纳内外部建议,紧密结合国企的长远战略与日常管理需求,提炼出既契合企业当前实际又富有前瞻性的引领理念,即“政治引领,全面从严”。其次,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涵盖理念的深入解读、实际案例的分析等,为各部门提供清晰的工作导向和指引,确保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行为规范。最后,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培训与教育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线下专题讲座、线上研讨交流等,使工作人员深刻领会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理念与思想政治基础,明确思想方向,时刻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于律己,坚决抵制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作风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做实纪检监察干部监察工作,提高监督工作精准性
加强派驻纪检机构建设是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派驻纪检机构只有做到站稳立场,耳聪目明,剑指问题,主动监督,才能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监督引导各驻在单位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监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派驻纪检机构的本质工作是政治监督,核心是监督驻在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盯关键少数履行“一岗双责”。但如何判断驻在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否到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上看下”抓部署。通过参加、列席驻在单位党组会议、行政工作会议,一看上级党委的精神、决策部署在本级党组织是否得到全面、有效的学习贯彻,二看本级党组织是否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三)完善考核主体的组织架构
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隶属于本省国资委,所以为了保证行政部门对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落实情况也能进行有效考核,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主体组织架构,设立多层次的考核工作部门。例如,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纪检监察委员会、绩效工作领导小组,下辖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等部门,共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量化的考核与评估。同时,还可以由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成立监委机关、监委工作小组,根据绩效考核原则,提出绩效考核工作目标,明确考核对象,制定考核内容和指标,再选择考核办法,推动本企业纪检监察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大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避免针对本单位内部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而造成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矛盾。当然,也可以综合以上三种考核组织形式,成立三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配合的考核工作层级结构: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工作小组的上级主管单位,共同组成纪检监察工作绩效管理小组,邀请社会、第三方关于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机构或专家学者,指导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系统性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作者:郭晓培 河南平煤神马京宝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法制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