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协同联动的立体化监督体系
按照传统的监督模式,纪检监察、审计、法务等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各自为战,形成信息孤岛,导致本就不多的监督资源分散化配置,出现重合浪费和空白死角,又使部门间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导致很难适应错综复杂的廉政风险考验。要破解这种困局就需要打破部门局限,搭建跨部门协同监督的立体化网络,依托大数据监督共享平台建设和健全联合研判机制,促进监督资源有机集成与科学高效调配。以工程项目监督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口,通过数据共享获取法务部门的合同审查记录、审计部门的资金流向信息,形成多维度风险画像分析,一旦招投标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开展三部门联合调查,纪检部门核查人员廉洁情况,法务部门审核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审计部门跟进查清资金去向,实现风险点精准定位、及早处置,达到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反应速度的目的,保证了传统单个部门单独开展工作的盲区得到有效弥补。为了保证监督协同效能的制度化保障,需要明确各主体的职能边界和协作流程规范,具体可通过制定《协同监督实施细则》《联合检查操作指南》等配套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详细规定信息共享的权限范围、联合行动的启动条件、问题移交的标准程序等,加强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纪检部门牵头组织跨部门风险研判会,对重大违规事项进行联合督办;并请第三方审计机构针对高风险业务开展独立核查,组织专业法律顾问参与到制度漏洞查找中来,形成内外联动的多层风险防控体系。
二、完善重点领域防控
针对高风险环节实施精准监管:药品采购推行“两票制+集中议价”,某医院通过价格比对使同一药品采购价下降23%;设备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审核机制,维修费用超10万元需第三方评估;基建工程引入BIM技术,实现设计变更、签证的可视化管理,某项目变更率控制在5%以内。药事会管理创新尤为关键:一是实行“记名投票+理由公示”制度,对同意引进药品的临床依据进行公开;二是引入外部专家评审,占比不低于委员总数的1/3;三是建立药品使用后评价机制,连续3个月使用率低于10%的品种自动退出目录。这些措施使某医院新药引进通过率从65%降至38%,但临床适用性评分提高27分。
三、加强监督联动,健全考核机制,提高基层纪检工作的精准性和积极性
(一)量化监督任务
制定并下发《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党支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各专业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检查;上级纪委指导基层纪检委员按照每季度选取2-3个廉洁风险项点、每年廉政风险点全覆盖的原则开展监督检查,有利于基层纪检委员有的放矢地发挥监督职能。
(二)加强监督检查
上级纪委通过日常检查、季度平推等方式,对基层纪检委员的履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及时将问题反馈至党支部书记,并追责考核,倒逼党支部书记督导纪检委员认真履责。通过上级监督,促进基层纪检委员提高监督意识与监督能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整体监督氛围。
(三)强化考核激励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纪检委员的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对表现突出的纪检委员给予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发纪检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监督信息互享机制
一是共享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形成的审计报告发送被检查部门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促推进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二是内部审计若发现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问题线索,应及时通过联席会或专题会的形式,向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报告和移交。三是要规范问题线索移送程序,在移送相关问题的同时,将佐证资料同步移送,以利于双方尽快掌握问题情况,商定工作开展方向,将经济监督和政治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监督效能。
(作者:韩东玲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