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是实现政治领航及推进综合改革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及严峻的情况下,在国有企业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国有企业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同时也是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与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风险管理
从国有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结构复杂、运营链条长,在政策调整、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及合规监管要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的风险类型呈现复杂化态势。在此背景下,仅依靠常规的风险防控机制,国有企业难以实现对所有领域的全方位风险防控。而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国有企业能够凭借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全面的风险研判视角,拓宽风险管理视野,并增强风险管理的协同性。
(二)提升决策执行效率
对于组织体量大、结构复杂的国有企业而言,受层级多、职责不清、反馈慢等问题的影响,其决策执行效率普遍偏低。而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决策流程,国有企业可确保各类议题在进入正式执行流程前,经过充分的方向把关和立场审视,避免各项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反复调整,从而有效提高决策执行效率,缩短从决策到落实的周期。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策略
(一)优化党建工作评价标准进行,确保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
现阶段,党建评价指标大多聚焦于党组织内部结构与治理,却往往与企业运营和发展实效相分离。这种评价方式易造成党建工作与企业实际运营之间存在差距。为此,迫切需要对党建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把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经营流程等方面的实效纳入评价范畴。党组织的功能不应局限于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更应体现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益增长、激发创新潜能、优化管理模式等关键环节。
(二)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应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核心方向,通过推动体制机制优化、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破解“体量大、负担重、发展慢”的结构性矛盾。在落实党建工作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党建引领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升级,借助高质量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为落实这一升级路径,国有企业需同步强化政治保障与组织效能。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凝聚各级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党建与新产业培育的协同,推动改革创新,营造新质生产力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既能够锚定战略性任务的政治方向,又可以通过组织动员破解资源瓶颈,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互促共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进而释放组织活力、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国有企业可从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及后备人才储备三个方面出发,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选拔环节,国有企业可建立“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轨评价体系,将政治忠诚、组织意识、理论素养等党建考核维度与创新能力、岗位胜任力等业务指标纳入统一考核体系,并嵌入人才选拔等关键环节,从入口端确保人才兼具政治底色与专业能力。在人才培养环节,国有企业应构建“党组织主导 +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动”的联动机制,通过“以党建带培训活动” “岗位建功竞赛”等载体,推动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训深度融合,帮助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政治判断力与业务执行力。同时,推行“党建引领型导师制”,安排资深党员干部与新进员工结对,不仅传授职业技能,更传递组织文化、灌输责任意识,使政治要求与企业精神内化为人才成长的核心动力。
(作者:崔祥磊 焦作神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