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牢国企发展正确方向
(一)筑牢政治忠诚,贯彻上级决策部署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线上培训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引导国企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上级决策部署落地机制,对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重大要求,实行“清单化分解、项目化推进、责任制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与衡量标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不折不扣执行,使国企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要求同步。
(二)压实政治责任,完善党委领导机制
严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纳入岗位职责清单,明确党委在国企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委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健全“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区分“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一般性事项”,确保党委在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建立党委定期研究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机制,每季度专题分析党建引领发展成效,查找问题短板,制定改进措施,推动政治责任与经营责任同向发力、一体落实。
二、夯实组织基础,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体系
(一)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党建覆盖无死角
遵循“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根据国企业务板块、项目分布、子公司布局,科学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在重点项目、新兴业务、临时团队中灵活设立党小组,确保党组织覆盖所有业务单元、管理链条与工作场景。对于跨区域、跨板块的业务,建立党组织联建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与业务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明确党组织设置标准与职责权限,推动党建工作与股权结构、治理机制相适配,确保党组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避免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二)强化支部建设,打造攻坚战斗堡垒
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制定党支部建设考核标准,从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明确要求,推动支部建设达标提质。聚焦支部功能定位,打造“功能型党支部”,例如在技术研发部门设立“科创先锋党支部”、在生产一线设立“攻坚突击党支部”、在服务窗口设立“为民服务党支部”,使支部建设与业务特点精准对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将主题党日与业务攻坚、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等结合,增强组织生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党支部成为凝聚党员、带动职工、推动业务的核心阵地。
三、建强骨干队伍,锻造国企发展中坚力量
(一)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发挥“头雁效应”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政治强、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的标准,选拔任用国企领导班子成员,注重选拔具有基层经验、业务专长、创新能力的干部,优化班子年龄、专业、能力结构,形成梯次合理的领导集体。强化领导班子履职能力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班子成员统筹党建与业务、破解发展难题、防范风险的能力;建立领导班子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明确任期目标与考核标准,将党建引领成效、业务发展指标、职工满意度等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任免挂钩,倒逼领导班子担当作为,发挥“领头雁”作用。
(二)培育党员先锋队伍,激活“细胞活力”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在关键岗位、重要环节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业务攻坚、服务群众、廉洁自律中走在前、作表率。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从政治学习、岗位履职、志愿服务、创新贡献等方面设定积分指标,定期考评并公示,积分结果作为党员评优评先、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加强党员业务能力培养,针对不同岗位党员开展“党建+业务”复合培训,例如对技术党员重点培训创新思维,对管理党员重点培训治理能力,对一线党员重点培训实操技能,推动党员成为业务骨干,以党员个体先锋性带动团队整体先进性。
(作者:任相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五矿)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城乡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