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的挑战,其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传家宝”,其感召力的强弱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直接决定了企业改革发展方向、效果的优劣。当前,随着国有企业员工结构日趋多元,员工队伍尤其是青年员工占比不断提升、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新媒体技术不断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的载体和方式,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常规模式,寻找新的载体及机遇。在新时代,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既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必然选择,又是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不完善
众所周知,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其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思政工作也不例外。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企业将经营效益放在首位,对思政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思政制度建设不健全,思政工作人才资源匮乏,部分思政工作者属于“跨行任职”或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因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目标模糊,从而未能履职尽责,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思政工作。企业对思政工作的弱化,也为思政工作者带来了负面影响。极易打击思政工作者工作积极性,让其产生倦怠疑虑心理,甚至让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严重的偏移。
(二)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改变,故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已不能适用于当今时代。部分企业仍延续过去生搬硬套的陈旧发展模式,不能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贯彻其中,就会让思政工作的时效性不能完全展现。而企业也没有时刻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实践与培训,没有适时挖掘或引入新的思政人才,让如今思政工作的开展呈现单一化、形式化的趋势。当今思政工作更需要引入创新型人才来充实思政队伍。有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与开展模式,才能让新时代的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发挥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微矩阵”传播体系,让理论学习“活”起来
依托企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和内部工作群搭建传播网络:每天在公众号推送“理论微课堂”,将政策理论拆解为150字左右的通俗短文,配上车间实景照片或职工工作漫画。例如每月在内部群发起“我身边的党员故事”征集,职工用手机拍摄身边同事先进事迹,优秀作品在食堂电视循环播放,获奖者奖励定制工具包或书籍,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场景。
(二)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让价值引领“实”起来
将企业发展史制作成图文展板,在车间走廊、食堂门口等场所循环展示,与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合作,每月组织职工分批参观,在纪念馆内设置“岗位对照”环节,例如看到“艰苦奋斗”展区时,引导职工讨论“如何在降本增效中践行初心”等问题。在厂区设立“荣誉墙”,张贴历年劳动模范的工作照和手写感言,每季度组织新职工站在荣誉墙前,由老党员带领重温“入职时的岗位承诺”,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强化价值认同。
(三)建立“即时性”沟通机制,让思想疏导“暖”起来
在企业内部App开设“有问必答”专栏,安排政工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职工可匿名提问“加班费计算标准”“年休假如何申请”等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出明确答复,每周将高频问题整理成《职工问答手册》发到各班组。每月发放纸质版“思想小问卷”,用勾选形式了解职工“最近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企业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问卷由工会人员直接到岗位发放回收,汇总后三天内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方案,让职工感受到诉求被重视。
(作者:张亚南 中共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服务分公司二矿)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