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融合制度体系
顶层设计在国有企业治理中有着方向引领以及制度统筹的功能,纪检监察与党建相融合的关键之处在于将政治要求纳入企业制度架构。唯有在战略层面展开统一谋划,方可保证责任分工不会仅停留在表面,监督作用不会被边缘化。顶层设计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嵌入到公司治理规则当中,让制度设计成为党建与纪检协同的基础支撑。通过这种制度化安排,企业在执行重大决策时才能同步考量政治属性与经营效益,在风险防控中实现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的有机结合,使党建不再局限于单独的工作板块,纪检监察也不再只是承担事后问责,而是成为企业管理运行的内生环节。在制度建设的实践层面,企业可通过规则优化以及流程再造,让党建和纪检监察融入日常治理的关键节点。比如在“三重一大”事项审议时,党委可以设置前置研究环节,纪检监察部门同步介入,针对潜在的廉洁风险给出预警意见,形成事前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在人事管理方面,可以把干部选拔考核与廉洁档案管理关联起来,将廉洁表现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从源头上防止“带病提拔”。在重大投资和采购环节,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程序,把业务审批和廉洁监督结合起来,避免出现监督缺位以及权力寻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党建考核数据、巡察整改信息、信访举报情况可纳入同一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纪检监察部门借助平台及时掌握风险动态,党委可在决策中参考监督数据,形成制度驱动下的协同格局。通过这样的操作,纪检与党建的结合不再是形式上的会签,而是通过规则嵌入和程序细化,让监督成为治理链条的自然组成部分。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需求。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顺应时代变革,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借助新技术加强与干部职工的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快速传递与反馈,精准把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创新工作方法与内容,使其既贴合新常态下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实际需求,又能真实反映干部职工思想状况,提高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3、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合力
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合力是提高监督质效的有力举措。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在充分运用好传统监督方式的同时,还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新招”。如,运用好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搭建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使监督更快、更准、更有力;统筹企业内部纪检监察、法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力量,成立“大监督”工作专班,重点围绕被监督单位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风险点”等开展“体检”“把脉”,推动各监督力量监督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进一步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研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形势、政治生态等情况,以“统一领导、目标一致、信息互通、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成果共享”的工作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提高队伍素质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提升整体工作效能的关键。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为适应形势变化,国有企业需制定并执行定期专业培训计划,全面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综合能力建设。定期强化员工法律素养,确保其在案件处理中准确应用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率;深化财务知识学习,增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能力,有效发现和预防经济犯罪;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率与精准度,以从容应对复杂的企业环境和日益隐蔽的新型腐败问题。同时,建立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制度,通过正向激励激发工作积极性,严明纪律要求,确保纪检监察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保持高度公正性和严格遵守职业操守。
(作者:陈亚俊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现代服务分公司朝川矿民警队)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法制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