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已从单纯的关税摩擦,延伸至科技、规则、人才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博弈,本质上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发展空间的战略遏制,更是两种发展模式、全球治理理念的正面碰撞。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民族复兴的突击队,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理应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博弈中明定位、勇担当、显作为,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基。
一、明辨大势:在贸易博弈中锚定青春坐标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演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弱业无话语权”的历史规律。美国动辄以加征关税、技术封锁、清单制裁等手段施压,其核心目标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 。从限制芯片出口到打压新能源产业,从阻挠技术合作到扭曲贸易规则,这场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畴,成为关乎国家发展权、民族未来的战略较量。
新时代青年必须跳出“贸易摩擦只是企业事”的狭隘认知,看清这场博弈背后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必然。青年的青春坐标,从来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百年前,五四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主权呐喊奔走;如今,新时代青年更应在国家面临发展挑战时,树立“国之大者”的胸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清醒认识到,贸易战中的每一个技术突破、每一次产业升级,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智力支撑;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争取公平地位的每一步,都需要青年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担当。
二、锤炼硬功:在创新突破中筑牢强国根基
贸易战的核心战场在科技,关键支撑在人才。美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遏制,恰恰暴露了其对中国科技崛起的忌惮,也倒逼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从国产芯片在重重封锁下实现技术迭代,到新能源产业突破国外专利壁垒,实践已经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唯有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新时代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应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攻坚力量。一方面,要深耕专业领域,锤炼过硬本领。无论是理工科青年钻研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是经管类青年研究国际贸易规则、跨境电商模式,抑或是文科青年挖掘中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都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专业能力,让自己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创造,勇闯无人区。青年最具创新活力和冒险精神,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挑战权威,在实验室里攻坚技术瓶颈,在市场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在实践中转化创新成果。浙江宇树科技的青年研发团队以“95后”为核心,攻克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提交专利180余项,正是青年以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 。
三、实干担当:在知行合一中践行青春使命
面对中美贸易博弈的复杂局势,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实干实绩为国家发展赋能。
在科研一线,青年要甘坐“冷板凳”,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投身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青春汗水浇灌创新之花;在产业一线,青年要立足岗位钻研技术、优化流程,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打响“中国智造”品牌;在基层一线,青年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专业知识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市场,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筑牢内部根基;在国际舞台,青年要主动学习国际规则,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既要敢于对贸易保护主义说“不”,也要善于在交流合作中传递互利共赢的中国理念,为国家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青春的意义,在于担当;青年的价值,在于奉献。中美贸易博弈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较量,既考验国家的战略定力,也考验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新时代青年唯有以清醒的认知明方向,以过硬的本领强底气,以务实的行动践使命,才能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博弈中,成为破局突围的先锋力量,用青春之笔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作者: 曹舒怡 )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