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培训体系
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有效改善其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在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落实分层分类培训是基础。分层分类培训工作的展开,需要充分考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学历、技术职称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培训合理化。对于入职时间较短的工作人员,医院要把培训重点放在入职培训上,让他们尽快了解医院文化、制度规章、工作处理流程等,以提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已经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需要了解他们在专业领域层面的发展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医院要把培训重点放在前沿知识、战略思维等方面,使其在医院的战略决策工作中发挥专业能力。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设置方面,要保证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把线上课程、线下知识讲座、案例交流、模拟训练、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起来,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持续更新。
二、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人员的参与度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搭建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习更加便捷、生动。如,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为素材,传播正能量,吸引办公室人员观看学习;定期组织户外拓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优化行政管理方式
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流程,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在制定制度时,充分征求员工意见,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如,在制定考勤制度时,组织员工代表进行讨论,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考勤方式和请假制度;加强对考勤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员工工作负担。
三、完善管理架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完善管理架构应注重组织的合理性、流程的透明度与决策的民主性。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的关键。激励机制应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方面,物质激励如薪酬、奖金、福利等,精神激励如表彰、晋升、培训机会等。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医院为持续优化激励机制,动态调整与个性化设计不可或缺。随着医院发展战略推进和市场环境演变,激励机制必须与时俱进,实现长效作用。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差异化,激励方案需保留适度弹性,匹配多层次激励措施。建立常态化绩效反馈渠道、双向沟通平台,使员工清晰掌握工作成效与优化维度,提升激励机制的可视化程度、公平感知价值。系统推进激励机制革新,充分释放医务人员潜能,增强团队协同效能与攻坚能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支撑。
四、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实施差异化考核
在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才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兼具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指标非常重要。考核指标设计应充分结合不同管理岗位的职责内容与特点,平衡关注显性工作成果和隐性管理贡献。例如,在评估人力资源部门绩效时,除了可量化的员工满意度、人才引进数量等指标外,还应纳入人才梯队搭建情况、关键岗位储备情况等定性指标,全面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成效。而对于后勤管理部门,除考查日常物资供应保障、设施设备管理等常规事项完成率外,还应重点评估应急状态下的资源统筹调配、保障能力提升等创新工作成果。在考核时间安排上,医院可实行常态化的过程管理,定期开展阶段性绩效沟通与改进辅导。
(作者:韩东玲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