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档案信息化概述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依赖纸质载体,存在存储成本高、检索效率低、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处理,采用扫描录入、数据分类等方式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并构建标准化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存储、快速检索与动态更新。在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是管理手段的革新,更是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整合分散的档案信息,形成结构化数据资源库,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以医院为例,人事档案涵盖医护人员的专业资质证书、执业经历记录、科研成果详情、绩效考核数据等核心信息,是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及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公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措施
(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医院应该在全面掌握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深化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而言,医院可基于实际运营状况,针对医院发展对人事档案提出的新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依据医院的发展态势,创新与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待人事档案管理配套制度制定完毕后,医院还应全面监管该制度的执行效果。医院应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作、岗位晋升挂钩,以此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优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医院应在管理架构层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从工作流程再造、协同机制构建和动态管理提升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一套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工作流程优化层面,应以自动化与业务集成化为核心,通过流程再造简化烦琐环节并提升整体效率。例如,在员工生命周期管理中,可设计贯穿招聘、调岗、晋升、离职等全流程的动态档案更新机制,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当新员工入职时,系统自动触发档案创建任务,将岗位信息、合同数据等同步录入档案,并与绩效管理、薪酬核算等相关业务系统联通;在调岗或晋升场景中,系统依据岗位变更规则自动调整档案内容,更新资质要求、考核目标等关键数据;在员工离职流程中,系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档案的自动归档或冷存储处理,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
第一,医院应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专职岗位,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其他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明确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二,医院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掌握政策法规、档案技术及管理理念的机会。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在政策解读、制度执行、档案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应对新医改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复杂需求。第三,随着医务人员数量的增加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化,现有的档案管理队伍规模难以满足需求,为此医院应根据人事档案的数量和工作量,科学地评估岗位编制需求,并合理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以便满足多样化的管理需求。
(四)保障人事档案的安全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挑战。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特征,系统易遭受外部攻击和非法入侵,导致人事档案数据被泄露、恶意篡改等。因此,需要强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事档案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安全性。首先,部署网络级防火墙,及时阻止外部非法入侵。其次,加强访问权限管理,实施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确保仅授权人员可访问敏感数据。最后,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避免隐私数据被不法分子截获。
(作者:尚晓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