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员工价值观引导难度增大,给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国有企业员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对员工的理想信念产生冲击。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部分员工的价值取向趋向实用化和个人化,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下降,对国有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减弱。③新生代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个性化诉求增多,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接受度不高。
二、党建引领下强化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策略
(一)完善组织架构建设,提升党建组织力
构建契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组织架构,是提升国有企业党建组织力的关键一环。企业要立足自身发展阶段和业务布局,对现有党建工作机制体制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重组,理顺管理关系,明晰职能定位,健全激励问责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做到组织对接、力量对接、行动对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各级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丰富党性教育内涵,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树典型、学典型、赶典型,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争当先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要把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工作队伍。
(二)以人文关怀凝聚发展合力
现代组织行为学强调,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是组织效能的重要来源。企业需要从“文化、关爱、沟通”三个层面构建人文关怀体系:提炼“科技金融、和合共赢”的发展哲学与“创领精神”,形成企业共同价值导向;通过节日慰问、文体活动等“暖心工程”提升员工获得感;以“一对一”谈心谈话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员工诉求。这种“情感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灌输,通过双向互动实现了“思想共鸣”,为企业凝聚了“上下同欲”的发展合力。
(三)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制定
科学考评标准是完善国企党建思政工作考评激励机制的核心。某国企为保障党建思政工作有效开展,其一,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体系。在思想建设上,明确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学习,时长不少于两小时,并检查学习笔记质量。在组织建设方面,考核党组织会议召开频率、记录完整性及党员发展规范性,规定支部开展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且记录翔实,严格监督党员发展流程。在作风建设中,通过问卷调查、群众访谈了解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定期开展廉政教育监督廉洁自律情况。工作成效上,以员工思想素质提升、对企业认同感增强及企业凝聚力提高等作为考核指标,借助思想问卷调查与生产经营数据评估工作效果。这些量化指标有利于准确评估工作,为员工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参与。其二,健全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例如,物质激励层面,给予学习优秀员工奖金,为党建活动成效显著的党组织更新办公设备、增加培训经费。精神激励层面,设立“党建之星”等荣誉称号,每年进行评选,通过宣传栏、网站等宣传先进事迹,举办优秀员工事迹报告会。完善激励机制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党建思政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思想保障。
(作者:刘书廷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劲达科技工贸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