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纪委的执纪审查工作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剖析国有企业纪委在执纪审查工作中的实践情况,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工作成效,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国有企业纪委执纪审查工作水平,为国有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委;执纪审查;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廉政风险也随之增加。国有企业纪委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核心力量,执纪审查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纪委如何做好执纪审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一)充实人员力量
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合理增加纪委人员编制,充实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确保执纪审查工作有足够的人力保障。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担当的人员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二)提升专业能力
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力度,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财务、审计、法律、工程建设等专业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进行授课。鼓励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执纪审查效能
(一)优化线索管理工作
拓宽案件线索收集渠道,除传统的举报和交办方式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监督平台,对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中挖掘潜在的问题线索。加强对企业内部巡察、审计、专项检查等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梳理和筛选,及时将涉及违纪违法的线索移送纪委处理。建立线索快速处置机制,对收到的线索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办理时限,确保线索及时得到处理。加强线索评估工作,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执纪审查人员、业务专家等组成的线索评估小组,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对线索的可查性、成案可能性进行精准评估,合理分配执纪审查资源,提高线索处置效率和成案率。
(二)严格审查程序
加强对执纪审查人员的程序意识教育,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规定开展审查工作,确保调查取证合法合规、证据确凿充分、审查措施恰当。规范案件审理工作,明确审理标准和流程,严格审核把关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等环节,确保案件质量经得起检验。
(三)建立协同配合机制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资源整合,建立纪委与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在执纪审查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共同做好案件查办工作。
三、创新执纪审查方式方法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纪检监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企业内部财务、采购、工程建设等业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线索。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证据收集和固定,提高执纪审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企业采购价格波动异常,进而深入调查发现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
(二)加强案件分析研判
建立案件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已查处的案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违纪违法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执纪审查工作提供参考。针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新型违纪违法手段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执纪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监督协同合力
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纪委与审计、财务、法务等监督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点和问题线索。制定联合监督检查计划,整合监督资源,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线索移送和反馈机制,明确各监督部门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后的移送程序和要求,并及时反馈线索处置结果。加强与外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主动与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案件移送、证据采信、联合办案等方面加强协作,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提升执纪审查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为提升执纪审查工作水平,国有企业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在实践过程中,要持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确保执纪审查工作始终适应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武捷 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燕.提升国有企业巡察工作质效的思考与实践[J].办公室业务,2024(14):47-49.
[2]姜东.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治理腐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8-4(6).
[3]马海雁.深化国企“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企业,2021(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