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组织架构建设,提升党建组织力
构建契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组织架构,是提升国有企业党建组织力的关键一环。企业要立足自身发展阶段和业务布局,对现有党建工作机制体制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重组,理顺管理关系,明晰职能定位,健全激励问责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做到组织对接、力量对接、行动对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树典型、学典型、赶典型,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争当先锋。
二、丰富工作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国企文化品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使命、愿景、价值理念之中,形成富有时代特色、企业特点的文化理念体系,培育体现国企特色、凝聚职工共识的文化精神。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比赛、技能大赛等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传播正能量,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索构建舆论引导、情感疏导、心理援助、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主动发现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重视企业青年职工思政教育
企业在进行服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时,需高度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并加大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第一,企业需明确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整体性、目标性和动态性进行深人理解。青年员工需要企业对内部、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共同为青年员工的思政教育提供支持。同时,这一教育机制应与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的思政工作目标相协调,以体现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鉴于青年员工的思想情绪相对不稳定,个体成长轨迹也充满多变性,因此,企业在进行实际的服务中思想政治教育时,需时刻关注青年员工的思想变化,以便能够适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第二,在构建和实施思政教育机制时,除了明确上述特征外,还需要结合创新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吸引青年员工的关注。针对青年员工普遍具备的“创新”精神,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内部竞争项目活动,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从而营造更加开放、轻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优化青年员工的思想状态,并坚定他们的发展信念。
四、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主动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传播规律开展工作,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网上网下同发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依托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企业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企业发展成就,讲好国企故事,传播主流声音,彰显时代风采,用生动鲜活的网言网语持续扩大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准确研判网络舆情特点和发展态势,健全重大舆情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机制。
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等,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企业文化中得以体现和传承。例如,某企业将 “诚信、创新、担当、奉献” 的企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诚信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责任担当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宣讲、主题演讲比赛、企业文化故事征集等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利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导向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通过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还在无形中提升了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作者:范丽勋 河南省人才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