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代表我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强项,它是一切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生命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企业价值观主张,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企业也应当履行其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物质支柱与政治基石,国有企业需持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二)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载体
思想政治这一概念,本质上与物质紧密相连,无法独立存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多样载体,将核心理念和基本规范融入各类实践与日常管理中。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日常互动,使他们持续接受教育、得到文化熏陶。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普遍认同,真正实现其在企业内部的扎根与发展。
(三)二者融合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解除员工思想疑虑,预防及化解矛盾,保障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可激励员工创新,加强团队协作,为公司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通过整合这两方面,可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组织凝聚力,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和谐共进,思想文化的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统一,为企业的变革、发展与稳定提供了思想支持。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
(一)创新思政工作机制建设
在思政创新过程中,需要有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加以保障。一方面,对于思政工作而言,需要强化思想传授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与沟通等方式融入人性化教育观念,使员工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第二,在教育方式选择而言,要以点带面,综合性的构建立体化工作体系,既要强化资源配置,又要融合多种教育手段,完善思政教育成果。例如可基于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计划展开针对性的思政培训工作,通过优化思政组织架构的方式,强化工作人员岗位认知,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树立典型等方式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更多人能够提升思政学习参与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第三,要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过程中可融入新型技术理念,融合多种现代化教育成果,开展员工思想引导。例如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宣传企业文化以及思政理念,使员工可以更为便捷地了解当前的企业政策以及国家思想政策,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二)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推进的基础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离不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可以得到充分的资金保障。只有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才能设计和开展多样化、富有成效的文化活动,并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具有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建设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懂得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熟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以便能够将思想政治理念与企业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使企业的价值观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传播。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并及时跟踪效果,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企业管理中,任何机制的实施都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其成效,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进展进行定期评估,并要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时调整。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来衡量文化建设的成果,如员工的思想素质、团队凝聚力、企业的文化认同度等;另一方面是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既要关注短期内的效果体现,如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即时反馈,也要注重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作者:王宇鲲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