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证分析:数据与结果
本文采用2019-2023年全国15个省份426家国有企业的调研数据,涵盖能源、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自变量为“企业是否建立工会组织”(虚拟变量,1表示有工会,0表示无工会),因变量为“员工福利综合水平”(由五险一金缴纳合规率、带薪年休假落实率、月度福利补贴金额、个性化福利项目数量等指标加权计算得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员工人数)、企业效益(年净利润)、行业类型(虚拟变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等。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建立工会组织的国有企业,其员工福利综合水平较无工会企业高13.6%,且这一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p<0.01)。进一步分指标来看,工会企业的五险一金缴纳合规率较非工会企业高10.8%,带薪年休假落实率高9.2%,月度福利补贴均值高215元,个性化福利项目数量多0.7个,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存在对员工福利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作用机制:集体协商与权益保障
工会在法定员工福利项目和非法定员工福利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法定员工福利项目中,工会应当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对员工福利的改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一是集体协商机制。工会作为员工的代表,与企业管理层进行集体协商,将员工福利纳入集体合同,明确福利标准、发放方式和调整机制。调研显示,有工会的企业中,82.3%签订了包含福利条款的集体合同,较无工会企业高35.6个百分点。二是监督机制。工会监督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纠正少缴、漏缴五险一金等行为。数据显示,工会企业的五险一金违规率较无工会企业低7.9个百分点。三是诉求表达机制。工会通过定期开展员工需求调研、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收集员工对福利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企业优化福利结构。例如,某制造企业工会通过调研发现员工对子女教育补贴需求强烈,推动企业新增了该福利项目,覆盖员工子女1200余人。
3、结论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是改善员工福利的重要力量,其通过集体协商、监督和诉求表达等机制,显著提升了员工福利的综合水平。这一结论为进一步发挥工会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李新霞,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