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京东全国首家校企合作自营便利店在河南黄河交通学院(武陟校区)正式开业。
走进店内,宽敞明亮的空间分区清晰,货架上整齐陈列着从休闲零食、日用百货到鲜食水果、京东自有品牌商品等丰富品类,后仓区域则高效运转,支撑着“前店后仓”模式下超过6000个品类的商品灵活流转。
这家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店铺,不仅是京东在校园场景中布局自营零售的重要一步,更是其在校园沃土上绘制的一幅关于未来零售与人才培养的融合画卷。

价值共鸣与品牌直供双轮驱动,成就京东校园店长期优惠
“我们店内商品价格比校外便利店优惠2%-3%,这不是短期促销,而是长期持续的运营策略。”京东便利店河南负责人熊金安表示,这一价格优势的根基,来自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这一价格优势的根基,植根于京东与校方对“培养未来人才”这一共同愿景的价值共鸣,校方以优质的场地资源,换取京东在解决学生就业上的坚定承诺。
与此同时,京东作为自营方,实现了“货盘强控”——与双汇、伊利等一线品牌直接合作,确保商品品质符合京东标准,尤其注重食品安全管理。

“从源头把控品质,让学生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这是我们与普通便利店最大的不同。”熊金安强调,这种“以就业换空间,以直供保品质”的模式,构成了其长期价格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秒送到寝”与“多业态合体”构筑立体护城河
校园便利店究竟该提供什么?是商品,还是解决方案?京东便利店的答案是后者。
与校内其他便利店相比,京东店展现出明显的系统性优势。
“其他便利店只做前店,没有后仓,我们则是‘前店后仓’一体,品类更全,补货更快,”京东便利店郑州区负责人李禧龙指出了双方的第一个差异。

第二个核心优势则来自线上。“依托京东秒送,学生在线下单,我们这边能直接送到宿舍或教室,这是别的店没有的。”李禧龙说,学生动动手指,商品便能直接送达宿舍或教室,直接将购物便利性推向极致。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校园服务站(京东物流)也将在便利店旁开业,这种布局无疑将为即时零售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此外,京东店还整合鲜食、水果、咖啡等独家品类,并计划引入打印等零散业态,真正实现“六个业态合一”,打造一站式校园生活服务站。这种多业态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围绕学生日常需求构建的服务生态。

从“小时工”到“新锐之星”:一家店就是一个人才孵化基地
在门店一角,大四学生王培钦正在熟练地整理货架,核查后仓库存。
王培钦说,在京东便利店工作的这几天,他基本上熟悉了从商品陈列到库存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他的同学李欣欣,则在收银台前微笑着为同学们结账,操作熟练。这里不仅是零售终端,更是京东与校方共建的“人才孵化基地”。
“目前黄河交通学院已有超过200名学生加入小时工池,时薪20元,高峰期有70-80人参与运营,”熊金安介绍,更深入的是“新锐之星”计划,该计划面向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实习、轮岗与定向培养机会。其中,实习生月薪4000元,通过考核转正后月薪可达7000元以上,并将在毕业入职时即为其缴纳全额五险一金。
10月15日,京东在校园内举办的首场项目合作招聘会便吸引了近千名学生到场,现场盛况空前。这场由京东物流、京东养车、京东秒送等多部门联动的招聘,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已为京东“新锐之星”等项目输送了超过30名优秀学子,他们均已成功获得了正式录用通知。这一数据,为京东校园便利店“开店即育人”的模式写下了有力的注脚。

“我已经通过了面试和考核,明年3月就能入职,”王培钦言语中透着踏实与期待。他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原本职业规划偏向物流,但在京东的实践让他改变了想法。“现在我更想做销售,比如客户经理,因为能下市场,接触更多,学得更多。”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这家店作为“人才孵化器”的价值——它不仅提供岗位,更能启发未来。李欣欣也表示:“能真正走进业务一线,学到的东西比课堂更鲜活、更接地气。”
对学生们而言,这里是便捷、实惠的生活服务站;对参与其中的学生员工来说,这里是从校园走向职场的实践平台;而对京东与校方而言,这家店则成功验证了“商业运营+人才培养”闭环模式的可行性。目前,京东已规划了直接投资、合作联营与代运营输出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而黄河交通学院店正是其全力打造的首个“自营样板”。

当商业逻辑与教育使命找到交汇点,校园零售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据悉,京东第二家校企合作店即将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落地,后续也将在武汉、洛阳等地的学校陆续开店,这一模式展现出的强劲的可复制性与规模化潜力,也为更多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本。京东也期待与更多院校携手,共同打造更智能、更融合、更育人的校园服务新生态。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