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匹配的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此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招聘和提拔干部时要吸纳和任用政治过硬、胸怀宽广,具有大局意识,在工作中正直诚信、不嫉贤妒能,能够站在企业利益角度,愿意为企业培养后备干部的员工;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统一培养代替上级培养下级,对上级个人能力和素质依赖性比较高的“师徒制”教练辅导方式,确保只有真正优秀的员工才能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和获得提升;要对优秀的管理者提供保护,确保他们只要努力工作就不会被替代,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和设计多种职业发展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职位和不同方向的晋升机会,避免产生过度竞争;提高从上至下的落地执行能力,保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性等。
2、系统培养、突出实践
在后备干部人才培养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注重系统性和实践性,通过深耕细作、墩苗壮骨的方式,不断提升干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具体而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后备干部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周期等,确保培养过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在国有企业的干部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来支撑其持续发展。而实践则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后备干部人才能够亲身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增长才干。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不仅能让后备干部人才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还能让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实践这一途径,为后备干部人才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更好地指导后备干部人才的实践学习,国有企业可建立实践导师制度。这一制度可以让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担任导师,为后备干部人才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导师的引导,后备干部人才可以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除了实践锻炼,培训和学习也是提升干部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学习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后备干部人才接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规范晋升程序,提升职业公平
如果后备干部将未来晋升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就会导致他们对组织的不满,后备干部的“接班人”身份不仅不能发挥激励作用,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相反,如果晋升过程公平、公正,即使没有被提拔,后备干部对晋升失败的沮丧心情也会大大降低,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为此,对于组织部门而言,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对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力争做好后备干部晋升管理的四个公平,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人际公平和结果公平。晋升的程序公平是指组织在对后备干部选拔、培训和晋升决策过程中要做到考察流程清晰、杜绝走后门、有健全的投诉管理机制,确保每位后备干部的管理是严格按程序开展的。信息公平是指组织在对后备干部选拔、晋升等决策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位后备干部都能及时获得相关决策的信息,让每位后备干部在各个环节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人际公平是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不能因人而异,而是要做到一视同仁,时刻展现出组织对后备干部的尊重和关心,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关怀。结果公平是指在后备干部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标准,让每一位后备干部认识到组织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当然,还要打击一些不正之风,对晋升失意后备干部的不当行为,在提醒、约束无效的情景下,组织部门应当及时考察查处。( 作者:段莉莉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建井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