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
人事档案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履历材料、考核鉴定材料、学历材料、学位材料、职称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任免材料等一系列重要信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涉及的人事档案信息越来越多。对人员数量庞大的国有企业而言,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登记较慢,信息承载力小,移动、取送档案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而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人事档案的载体,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在数据收集、传输等方面的局限性,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有效解决了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信息滞后问题。
(二)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
伴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浪潮,国有企业纷纷建立起“外部市场化选聘+内部公开竞聘”的竞争上岗机制,人事档案越来越多。人事档案中记载着员工大量的基础信息,但由于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检索困难,统计分析耗时长,难以高效支持管理层决策。但通过数字化建设,人事档案内容的搜索更便捷,审查更精准,信息更规范,能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职工情况,建立人才库,强化人才选拔审核把关,全面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问题,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针对数字化试点,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流程与要求,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与工作范围,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利用岗位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推动人事档案数字化转型。第二,激发管理人员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各部门工作质量,应调动企业管理层的数字化管理意识,使其明确人事档案数字化的优势、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并主动配合数字化试点要求,为此项工作提供资源支撑。第三,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国有企业可以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中,就信息系统的运行、数字化转型要求、新的规章制度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学习中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国有企业可以就人事档案收集、档案规范整理、档案数字化、业务指导与移交等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对各系统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深入讲解,使参与培训的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方法。第四,做好权限设置。为防止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应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层级、其他部门人员的需求与职位,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防止出现随意调整档案信息的现象。
(二)加强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进行人事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以后人事档案电子化使用的基础。一是要强化材料的收集归档。公司的人事档案资料形成单位较多,要健全存档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加强存档状况监控,要经常对资料形成单位的资料移交状况进行通报,提高企业形成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要健全交接程序,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交接材料鉴定工作,比如材料是否为原件、是否真实完整等。二是要规范档案资料的保存。由于人事档案资料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收集过程中要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切不可丢失。对人员档案依据十大类别进行分类排序编排,并用标准目录制作后,要使用标准的干部人事档案盒,打孔装订好,以便后期形成材料的增加补充。
(三)提高企业上下对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认识
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数字化进程顺利推进的第一步是提高企业全员对档案数字化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后,能大大增强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服务性,因此,国有企业应将人事档案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不断拓展其用途。各部门都应该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档案相关工作配合的流畅度,这样有助于推动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国有企业还可以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企业内网、微信公众号、留言板等宣传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档案数字化的相关要求,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深入人心。
(作者:李亚楠 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