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已经这么久没有再见过面。那年那月,我们有梦,有理想,关于文学,关于旅行,关于爱情。
高三的时候我们坐了好久的同桌和前后桌,笔墨积攒了一叠一叠的纸条,虽然在那些年中传过无数纸条,但这绝对是横亘距离最远最长的一次。我们当时不曾想过,随便写写往后一抛的纸条,在如今竟成了你在西北茫茫的大漠里等着京城里的归雁云寄锦书,抛出来跨越半个中国的弧度。而我在中原里等着寒假的你,像等着十里春风度过玉门关。
又到了秋天,可以穿大衣的季节,银杏叶在风雨中遍地的季节。就像是我们一次月考的语文卷子阅读理解中的四十多年前的圣约翰大学。树叶间交错的光影掠动下,似乎还是那些时光静好的午后,我们一起拎着暖瓶去接水,只为倒一杯可以暖手的热水。而如今却是捧着热珍珠奶茶走在他乡校园里,踩在满是梧桐叶的林荫大道间,就像是那些年同济大道上扫也扫不完的落叶。
恍惚想起了三四年前的十月此时,备战高三联考的一模考试。我写过散文给你看——留以纪念秋天和逝去的光年。其中最后一句话记忆深刻,“而这,就是故乡的最后一个秋了”。散文手稿遗落在家,却在不经意间翻出了多年前刚上高中时怀念初中的网络日志文字。
其实从来都是一样,同样的风霜雨雪,同样的一年四季。而现在没有了熟悉的卷子与笔触,不变的是仍是会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码着文案,拍一些加过滤镜的风景,和依然伤春悲秋的自己。
上个月我回了趟一中,在那个九里山的夜晚,吹着那里的山风,突然很怀念那些日子。那些纷至沓来写不完的试卷和必刷题,那些一场接一场的搬书搬桌子准备考试,那些晚饭之后站在门外声嘶力竭的背书,那些等着下课铃响撕袋子跑去排队抢饭,那些喧嚣却年级长一来就会安静的自习课,那些高考前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跑步的夜,那些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能对上的全班的梗,那些趁同学外出能带半个班的饭或者月刊,那些崇德楼前滚动的励志标语,那些不断缩短的距离高考的日子,那些高考前一个月一次次的誓师,那些高考前一天全班的狂欢……
那天的艺术节跟两年前的好像,还是像以前那样准备节目进行排练等这一天。人群拥挤欢呼雷动,好想问咱班在哪儿啊,回头却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了你们,只剩下归来之后孑然一身的寂静,大学四年如梦似幻,似乎回去我们还能一起坐在那个教室。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你说那个六月九号的夏天是解放的时间,却不知道也是从那个时候我们渐行渐远。你说高三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可并没有人告诉你那才是故乡。(河南大学 谷奕曈)